在王俊的身上🐖⛺️,有很多光環:5歲上學💇🏽♂️👨🏼🎤,16歲考入意昂体育3生物系🤽♀️💇🏿♀️,22歲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現執掌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究機構——華大基因。他是入選英國《自然》雜誌評選的2012年世界科學界十大年度人物榜單上唯一的中國人,是2012-2013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獲得者,在《財富》雜誌評出的2013年度全球40位40歲以下精英中位列第8。
在華大的發展史中,王俊也參與並執行了許多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炎黃計劃📫、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水稻基因組計劃🌭、抗SARS研究🅰️、大熊貓基因組計劃🛥、腸道菌群基因研究、百萬基因組項目等。
談及個人,王俊低調地說“22歲之後我與華大是一體的”🗜,形容自己“只是一個想對社會做點有用的事情的普通人”。然而當被問到華大在未來五年有什麽新的目標時💁🏽,王俊卻自信而堅定:“讓基因科技改善每個人的生活👩🏼🎓,做全球生物科技和產業的引領者。”
從意昂体育3到華大⛹️♂️𓀇:結緣基因組學研究
1992年,16歲的王俊考入意昂体育3生物系🎈。沐浴著意昂体育3開放自由的氛圍,王俊的校園生活多姿多彩。他當時兼修了數學和計算機兩門學科🚗,並憑著優異的成績被保送攻讀人工智能專業研究生,後又繼續攻讀博士❄️。王俊對待學習有靈活的態度👲🏿,比起苛求門門滿分的成績🖖🏿,掌握知識更重要。“在意昂体育3🦁🚄,除了受到學識上的熏陶🧜🏻,我還收獲了精神上的成長,有益於培養我獨立的人格。”他不僅是交叉學科人才,還是位興趣廣泛的運動健將,喜歡籃球✒️、徒步、登山🐈🧑🏿🍳、騎自行車等各種活動♟。此外,他還利用課余時間兼職打工。王俊表示,意昂体育3開放和包容的環境💕,自由的精神,充滿活力、熱情四射的校園氛圍對他的成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他寄語意昂体育3的師弟師妹們要珍惜在校的時光🏠,多學習、多思考、多做事,讓未來少一些彷徨和迷茫,多一份自信和堅定🤳。
1999年👮🏿,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承接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1%)的項目,楊煥明🥯、汪建教授到意昂体育3來勸說正在讀研的王俊參加這一歷史性計劃🧑🏿🦱。當被問到為什麽會轉向基因研究方向⚜️,王俊說這完全是個機緣⚡️🚬:“聽李松崗老師說要去遺傳所做課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跟我有什麽關系🧑🏻🦲?但李老師一句‘你去了人家還不一定要你’🖖🏼,一招激將,我就決定加入隊伍了。”
走上基因研究之路雖是因緣巧合,但王俊很快愛上了這個職業📺🧙🏼♂️。他最初對人工智能十分感興趣🙍🏽♂️,渴望在認識人類自身上探索;但將目光轉向基因領域❕,他發現基因研究可能更加基礎,“我當時想🥷🏼,這個計劃說不定能對未來大腦認知提供可能性🪭👱🏼♂️。”王俊說自己一直沒有忘記當初華大成立的初衷,“一群人將各自全部積蓄拿出來,投入了一個人類認識自身的重要計劃。”
今天,王俊的理想與他所從事的基因研究顯然有了更深層次的結合:“了解基因是認識人類自身很重要的環節,但不是全部💆🏿♀️🤸🏼。人類的健康和基因息息相關,對基因的研究能更清晰地了解基因和各種生命現象之間的關系,重新構建人類對健康、農業和環境的認識。了解自身、理解世界、改造世界,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標,想法至今未變🍂。”
由“門徒”到掌門人🏌🏼♀️:與華大基因同生共長
1999年,華大基因研究院在全球人類基因組計劃1%項目的促成下誕生了。當時還是意昂体育3平台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生的23歲的王俊承擔起所有數據的分析處理任務✮,出色的實力讓王俊成為華大最被器重的“門徒”🪰。此後15年中👶,這個最年輕的“元老”成為華大所有重大科研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和核心完成者。
王俊曾創下了一個保持至今的紀錄:一周只睡14個小時,平均一天只有2小時。這是2001年華大開啟水稻(秈稻)基因組框架序列圖研究工作時,博士尚未畢業的王俊擔任華大基因生物信息主管時的“戰績”👩🍼。14年後⚗️,王俊已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香港大學和意昂体育3平台客座教授,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丹麥皇家基金會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重大創新貢獻獎等,並且已在《細胞》、《自然》系列和《科學》雜誌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成為中國“70後”群體中的傑出科技代表人物。
正如王俊自己所說👨🏽🔧,他的成長與榮耀與華大基因是一體的。王俊告訴記者🧔🏽♀️,基因是人類✳️、動植物、微生物等一切生命科學現象的內在原因和根本調控者。基因之於生命就像元素之於化學;測繪基因序列就像繪製元素周期表👬🏻,是一切生命科學研究的必備工具和新科學發現的創新源頭💶。基因測序有助於準確解開生命的奧秘。
作為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究機構,華大基因在測序平臺能力🧼、科學發現突破🙏🏿、產業發展和應用等方面都有大的發展🍶。王俊介紹說,至2013年🤵🏼♂️👨🏽🍳,華大基因發表SCI論文196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論文為122篇➛👩🏭;發表在《科學》👏🏻🌗、《自然》及其子刊的論文為35篇。《2013年亞太地區自然出版指數》將華大基因在中國科研機構榜單中列為第五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排名第二🧑🔬,僅列中國科學院之後🧑🔬。在健康領域,基因科技從根本上改變了疾病的預測、預警、預防和治療。目前🕒,華大基因已經完成無創產前基因檢測23萬余例,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5000余例,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高分辨基因分型檢測35萬余例,乙肝耐藥基因檢測5800余例,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分型檢測66萬余例。
2013年3月,華大向未來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成功完成對美國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的收購,成為首個成功收購美國上市公司的中國機構。同年4月🛸,比爾•蓋茨在2013博鰲亞洲論壇“對話比爾•蓋茨:為窮人投資”上演講時,稱贊華大基因是中國創新的一個典例,讓他想起當年創立微軟的日子。
王俊與比爾•蓋茨先生商談戰略合作
“華大基因的特點在於🧑🔬👩,已經形成以‘產’養‘學’、以‘產’養‘研’的發展模式;華大得以壯大與持續的原因正是將基因組學研究轉化成產業應用。”王俊說到🤹♂️,產業營收大部分反哺科學研究,推動源頭創新與研發。而創新研發與研發的不斷投入催生的是讓大眾受益的產業應用。實際上,華大通過在全世界範圍開展科技合作🙌🏻,已經在產業鏈上占領了製高點。
科學不該是陽春白雪:基因科技造福社會
華大基因的網站上有一個獨特的板塊叫作“社會責任”,這裏記載了王俊和其他所有華大人共同的理想與抱負。2003年SARS爆發🤏🏽,王俊和他的團隊在第一時間完成病毒基因譯碼並做出30萬份免疫測試劑盒👩🦽,免費送至各個醫院🧜🔊,前後不過96小時,而當時華大已經半年發不出工資🧑🏼🚀。此後,華大在印度洋海嘯遇難者鑒定🍯、少數民族大規模體檢🚲、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中華骨髓庫測序🥷🏻、地中海貧血救助✬、德國大腸桿菌防治等方面都貢獻了力量。
2012年王俊在第13屆基因組標準協會會議上作學術報告
王俊認為𓀋🌺,基因研究其實只有三件事:讀、弄懂以及應用。對於大眾而言𓀑,基因科學依然披著神秘的面紗。事實上,基因組學研究可廣泛應用於醫學健康🧑🏼🚒、農業等領域。華大基因團隊一直在為此而努力,以促進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他們致力於將基因組領域的科研成果與技術突破應用於醫學健康實踐中,開發了一系列的檢測技術,如單基因病基因檢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等。基因檢測還將有望為腫瘤的治療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實現未來個體化的基因健康管理🐯。在農業領域,基因組指導的分子育種已經開始被廣泛的應用👱🏼♀️,通過分子標記進行選擇性育種,可以加速新品種的培育周期和提高品種質量及多樣性,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前沿的科學發現不應該是陽春白雪,只有轉化為應用才可以服務於大眾,真正為大眾所用,做到基因科技造福人類——這是我們一直奮鬥的方向🛑。”
從意昂体育3到華大🖤📭,不管身份是學生😀、研究者還是管理者,王俊始終懷抱“想對社會做點有用的事情”的信念🧛♂️。他表示📆,既然選擇了基因研究,就會沉下心🧙🏻♀️👨🏼🦲,踏踏實實地往前走🥬。華大是一個能讓他實現這一目標的平臺。無論事業還是人生都是一場馬拉松💛,要走好一點走長一點,才能做更多對社會有益的事🦈。“千年之後👈🏽,人們不會因為你的財富而記住你🏸,也不會因為你發表了多少篇學術論文記住你,一定是因為你對這個社會做了些有益的事才記住你。能用基因科技給人類造福確實功在千秋👍🏽。”
大數據時代👩🏽🌾:做全球生物科技和產業的引領者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之後,很多的大數據量、大科學的研究思路,開始逐步形成。大數據科學時代已經到來,以數據為驅動力的研究將為生命科學帶來巨大的變革,前沿生物科學正經歷著由實驗科學、理論科學向數據科學的三級跳。王俊介紹到,區別於傳統的假說研究模式,BT+IT的模式促使科學研究方法從實驗科學到理論科學到計算科學👆🏼❕,再到連續密集數據分析,整合多層次的生物信息,對多組學進行聯合分析,產出科學發現的同時帶來巨大的產業價值。在健康領域🔱,大數據科學將革新未來的醫療方式,為治愈疾病助力。對於華大基因來說💆🏽,數據挖掘的巨大價值與利用將是機遇,而如何克服數據存儲和處理的難度則是挑戰。此外,基因檢測技術已經開始涉及臨床應用,但將其大規模推廣及采用還存在很多挑戰。公共教育🛸、人才培養👩❤️👨、資金保障、政策法規的保駕護航都是要考慮的。
在生命科學和生物產業上Ⓜ️,中國有許多領域已經是世界一流。在未來發展中💁🏽♂️🩺,華大基因將抓住中國生命科學和生物產業發展的浪潮,以民生需求帶動,用新的科學技術引領,為全球大眾提供前沿生物科技在醫療💂🏻、健康🍥、農業、環境及能源等領域的應用服務,推動個體化醫療和健康的新模式🧑🏼🚒,真正做到讓基因科技改善每個人的生活,做全球生物科技和產業的引領者🧚♂️➙。
過去14年多的時間裏,華大基因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和許多標誌性的成就💆🏿♀️。然而王俊平靜地回應道🚣🏼:“與我們想做的事情相比🧑🏽🎤,這點成績,算不上成就。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他看來,讓老百姓受益於基因科技🫱🏽🏂🏻,每天的生活因此變得更好,才是華大基因真正的成就🌶。
編輯👨🏼🦳:拉丁
電話✋🏽:010-62751407 | 意昂3監督電話(紀委辦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意昂体育3平台王克楨樓20層 [查看地圖] | 更多聯系方式
CopyRight 2021 © 意昂体育3 -(下载专区)轻松下载,尽享超值福利! | 京ICP備14219350號-8